股谚云:“老股民怕涨,新股民怕跌。”原因在于,老股民都曾经历过熊市,熊市的阴霾挥之不去,持股容易患得患失,导致踏空的概率较大,因此老股民怕涨;而新股民初生牛犊不怕虎,敢于高位追涨,遇上牛市,往往是新股民的胜算大于老股民。今年年初A股市场具备估值安全边际之际,股指却步履蹒跚,就是因为当时市场缺乏新股民入市提供的增量资金。而现在A股市场到了估值的高腰,股指反而涨势汹涌,这要归功于大量后知后觉的新股民开始入市,指数基金从年初的滞销到目前的畅销就可见一斑。
此外,在新股民踊跃入市的过程中,热门股的走势总是一浪高过一浪,因为选择股票有时就像选购商品,热门股就好比高知名度品牌,每一波牛市皆如此,1997年的家电股,2001年的科网股,2007年的金融股,现在则是资源股,但是彼得·林奇却对“热门股”不感冒:“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,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,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,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,一般人往往禁不住这种强大的`793E`4,1A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。”爱慕虚荣是人性的弱点之一,反映在投资中就是从众选择“热门股”。但事实上,每一轮牛市结束之后,“热门股”令人爱得越深,也痛得越深,四川长虹(5.05,0.04,0.80%)、综艺股份(16.29,0.24,1.50%)、中国平安(61.89,-0.03,-0.05%)就是三次牛市过后遗留下的典型案例,因此,投资者在“热门股”滚烫之时谨防灼伤。
与“热门股”相对应的是“冷门股”,当股指迭创新高之际,“冷门股”可能迭创新低,别看现在资源股热得发烫,1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多亏损股,煤炭行业多微利股,两者基本属于“冷门股”之列。典型的个股案例如1998年上市的沪东重机,在1999年至2001年的牛市中由于业绩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,结果股价一浪低于一浪,沦为最冷的“冷门股”之一,当时肯定不曾有人预料到沪东重机数年后将凤凰涅槃为300元的中国船舶(72.99,0.08,0.11%)。沪东重机并非个案,如果将各个时期的“冷门股”进行统计分析,您就会发现,“冷门股”最终的表现远远优于“热门股”。
根据“人弃我取、人取我予”的逆向思维策略,现在投资者与其羡慕“热门股”,不如潜心研究冷门行业的基本面。例如家电股从10年前的“热门”沦为现在的“冷门”,股价一浪低于一浪,本次“家电下乡”政策力度甚至强于“汽车下乡”,但家电股的表现远不及汽车股活跃,家电行业冬眠得太久,可能令投资者遗忘了。此时不妨关注一下谁将在“家电下乡”和“以旧换新”补贴政策中获益,由于家电品牌越来越集中,受益于此传统家电产品的毛利率已经高于整车制造和IT通讯产品,这些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仍被投资者所忽略。